近年来,果洛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断增强发展信心和改革创新精神,抢抓机遇、集中攻坚,有力推动了保生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等各项工作落实,促进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五年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一五”末的20.43亿元增加到35.67亿元,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0.85亿元增加到4.04亿元,增长了3倍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6.6亿元增加到67.82亿元,增长了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68亿元增加到5.28亿元,增长了9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4916元提高到25762元,增长了7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750元提高到5465元,增长了99%,全州经济社会保持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不含糊,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体制试点工作,揭开了果洛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圆满完成总投资23.8亿元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一期工程。启动实施二期保护建设规划,已完成投资2.8亿元。年保玉则、扎陵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和黄河源国家级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进展顺利。累计投资2亿元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环境整治全覆盖。18项生态环保大检查问题全面整改。总投资4.18亿元实施城镇防洪、中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地质灾害防治等工程并取得良好成效。全州94%的天然草原划定为基本草原,生态补偿资金、生态保护公益岗位绩效管理机制全面落实。五年累计发放草原生态补奖、天然林保护和重点公益林补偿资金23.72亿元,23.9万农牧民群众受益。全州草原生态管护和林地湿地公益性岗位分别达到3128人、1856人,人均年工资收入达2万余元。
始终坚持项目拉动不懈怠,城乡面貌大幅改善。五年累计完成州属固定资产投资236.32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4倍,建设项目之多、投资规模之大、涵盖领域之广、建设速度之快,均创历史新高。交通事业取得重大突破。玛沁机场如期建成通航,开启果洛航空运输新时代。共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花久高速即将全线贯通,大班公路建设迅速推进,州内通往甘肃玛曲,四川阿坝、色达、石渠等地的5条交界地区互联互通公路干线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全州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大关,98%的乡镇、30%的行政村、85%的寺院通硬化路,30%的合作社通砂路,68%的乡镇建成汽车站,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能源建设实现飞跃发展。精心编制电力资源开发和电网延伸覆盖规划。投资4.8亿元和1.4亿元的玛沁格曲河、久治大仓水电站建成投运,总投资216亿元的玛尔挡水电站建设进展顺利,投资25.5亿元的果洛大电网联网工程全面建成,总投资17.25亿元的农村电网改造延伸工程深入推进,农村电网已覆盖35个乡镇88个村54座寺院,基本形成了以330千伏为中心、110千伏为支撑、35千伏和10千伏为基础的电网体系。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高效推进。在完成8个建制镇总规、182个村庄规划的基础上,认真编制城镇控规、详规及专项规划;狠抓城镇土地、市政和建筑市场等规范管理;大力实施美丽城镇建设和重点城镇市政建设,五年累计投资41亿元实施了城镇道路、电力、给排水、供热等市政工程,“一核七点”的美丽城镇建设新格局正在形成。投资3.3亿元完成28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农牧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信息化建设实现大提升。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宽带果洛”建设。五年累计完成投资9亿元,建成移动基站383个,建成光缆5520公里。3G网络覆盖44个乡镇、66座寺院,电子政务内外网覆盖乡级以上所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邮政、金融服务网点覆盖全州,电子商务稳定发展,“互联网+”新兴业态逐步兴起。
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不松劲,特色产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以县域经济为重点,坚持转方向、调结构、创品牌、促增长,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生态农牧业产业化经济发展迅速。始终坚持畜牧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在不断强化畜牧常规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农牧户+基地+企业”模式,发展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农牧业经济。2013年至今累计投入4.5亿元,共建成较有规模的肉牛肉羊养殖、奶牛养殖、牲畜良种繁育、饲草种植及有机蔬菜、藏茶种植等生态农牧业产业化基地68个,有力带动了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立足草场、牲畜资源,从源头上打造有机产品品牌,“久治牦牛”“甘德牦牛”“玛多藏羊”“果洛大黄”“果洛蕨麻”获得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甘德县1000万亩草场和久治县22种藏牦牛产品分别获得农业部有机基地和产品转化认证。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大力培育生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注册商标220个,“玛尔洛乳品”“5369牦牛肉”荣膺青海省著名商标称号,班玛藏雪茶、“珍宝牌”奶酪等产品喜获省级金奖。特色资源和民族工艺品开发势头强劲。阿尼玛卿、玛多华夏正源等矿泉水公司的水源地和厂房建设、产品开发进展顺利;青海未来格萨尔王药业完成投资6000万元;民族服装和工艺品等加工业规模逐年扩大,年产值达500余万元。果洛州三江源有机产业园区道路、给排水、供电等基础配套设施和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已完成投资2亿元,12家企业签约入驻。玛沁班玛文化产业园区、达日甘德玛多扶贫产业园区建设全面推进。旅游开发成果喜人。全面开展“两山两湖一区一长廊”景区景点的修建性详规编制工作。累计投入4亿多元,实施6条旅游专线公路和各景区景点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年保玉则、阿尼玛卿、黄河源、班玛藏乡古村风情区及达日狮龙宫殿等景区硬件条件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旅游住宿、餐饮、娱乐和购物条件大幅改善。久治年保玉则景区保护管理局挂牌运行,州旅游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各县分公司组建工作有序推进。先后打造2个4A级景区、15个3A级景区、2处国家级地质公园,“雪域净土、秘境果洛,中国格萨尔文化之乡”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成为大美青海新亮点。五年累计接待旅游人数128.7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7.37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始终坚持追赶式发展战略不懈怠,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教育事业加速发展。倾力实施教育“八大工程”,全方位构建教育发展新格局。累计投资16.8亿元实施办学条件提升工程,先后新建和改扩建各级各类学校127所,总建筑面积达51.63万㎡。32所中小学、30个幼儿园达到标准化要求。投资1.6亿元完成州职校新校区建设工程,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习就业迈出实质性步伐;着力实施师资能力提升工程,共考录教师830名,争取特岗教师202名,增加编外教师1060名,落实青南支教计划教师2039名。实现了每年30%以上教师、50%以上校长和教务人员的培训目标。全面兑现各项教育激励政策,先后投入各类激励资金3900万元,446名教师享受到终身从教奖励补助,402名教师住房困难问题全面解决。健全完善教育考核评估机制,大力开展“教育达标学校”“教育达标乡镇”考核、“示范学校”创建和“名校”“名师”“名校长”评比活动,进一步强化学校精细化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积极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在全省率先实施学前三年和高中教育免费政策。大力推进异地办学,2014年以来,每年输送500名以上学生赴北京、辽宁、上海、湖北和西宁等地就读初高中和中职学校。通过积极协调争取,投资1.08亿元的西宁果洛中学开工在即,将为农牧民子女在省城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搭上直通车。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以医疗卫生“五大工程”为抓手。先后落实投资3.4亿元,全面完成州县人民医院、藏医院、妇保院、疾控中心的新建扩建工程和配套设施,州县公立医院硬件达标工程基本完成;累计投资8900万元,建成37所乡镇卫生院、188个村级卫生室、45所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周转房,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配齐医疗器材,基层医疗卫生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先后考录医疗专业人员310名、聘用医务人员607名,医疗服务人员总量比“十一五”时期增加了580名;累计培训4200人次,业务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升;积极推进医疗卫生对口支持机制,州县两级实现上海“白玉兰”远程会诊等医疗支援系统全覆盖。加强医院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医院综合服务水平。实施以包虫病为主的重大地方病传染病防治攻坚工程,累计投资1800万元,完成人群包虫病筛查8.7万人,免费药物治疗3485人次、手术救助治疗337例。积极落实计生优惠政策和单独二孩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5‰以内。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制定出台《果洛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及13个配套文件,巩固完善州级和6县公立医院改革成果,稳步推进公立医院的采购机制、医保制度、药品零差率、分级诊疗改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文体广电事业蒸蒸日上。实施文化建设“八大工程”。投资3.36亿元建成州县两级综合体育场、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和44个乡镇文化站、174个村级文化活动室;投资1.7亿元完成格萨尔博物馆展陈建设、拉加寺修缮、非遗保护传承基地—格萨尔狮龙宫殿建设、班玛县灯塔乡历史文化名村建设等工程。先后组建44支文艺演出团队,演职人员达1920名。成功举办果洛玛域格萨尔文化旅游节、久治年保玉则文化旅游节、班玛古村藏寨风情文化旅游节、达日狮龙宫殿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大型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正式获批并全面启动。全州共普查非遗项目10大类485项、主要传承人190人、格萨尔传习所19家。累计投资2.3亿元实施广电惠民工程,广播电视基本实现全覆盖。
始终坚持改善民生不止步,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五年先后投入5.1亿元,在102个规划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易地搬迁、生态养种植、农畜产品和民族工艺品加工、“雨露计划”等项目,12.33万贫困人口受益。“十二五”以来,全州共实现脱贫5.57万人,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2927元。就业创业工作力度空前。五年来,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570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20人。其中招录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756名、公益性岗位人员958名、“三支一扶”和村警、专职消防员425名,应往届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88.75%,创历史新高。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6.79万人次。累计发放创业小额贷款3792.5万元,促进805人创业。社会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全面实施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州级统筹工作,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险机构托管工作和总额控制付费制度。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企业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的低保、养老、医保、工伤、失业保险等补助标准不断提高。累计发放城乡低保、五保资金4.26亿元,城乡低保、五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落实投资1.8亿元,修建了较高标准的5个敬老院、6个儿童福利院、17个救灾救济物资储备库,落实和发放各类救灾款物折合人民币3840万元、临时救助653万元。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大幅改善。五年累计投入20.4亿元,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1.14万套、草原新帐篷项目2万余套、农村“两房”7250套;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1.04万套,实施棚户区改造6390套。累计投资3.15亿元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4万农牧民群众受益。
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停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重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承接省政府调整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先后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88项、调整行政审批事项69项,清理非行政审批事项50项。在全省率先完成部门“两个清单”公布。“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覆盖,“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有序推进。全面完成州县政府机构改革,州县行政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面运行。进一步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强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将政府所有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健全盘活存量资金长效机制,实现了常态化管理;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营改增”改革全面进行,征税环境更趋优化;“政府主导、金融机构主办、职能部门配合、农牧户和企业共同参与”的金融合作机制初步形成。扎实推进农牧区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农牧区耕地、草原、林地等承包经营制度、农村水利管理制度建设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工作,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农村房屋、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土地、草场、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断拓展对外交流和开放融入新空间。五年间,先后引进水电资源开发、光伏能源建设、生态旅游、特色文化及有机畜产品和中藏药材开发等招商引资项目139个,到位资金20.24亿元。全面实施开放融入战略,多次组团赴甘孜、阿坝等地学习考察,参加川藏滇青交界地藏区市(州)长联席会议,在文化交流与合作、旅游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签订了多个战略合作协议,为我州与周边地区融合发展拓宽了平台。
始终坚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放松,社会稳定大局持续巩固。以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为抓手,始终将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巩固提升“班玛经验”,对29个重点乡镇开展综合整治,积极推广达日“牧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久治“农村十户长”等模式,构建团结互助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工作,公民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狠抓安全生产和应急处突工作,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进一步加强宗教寺院社会管理,大力实施寺院“六大工程”,先后完成46座寺院道路硬化、41座寺院的经堂维修、51座寺院饮水等工程和2574个僧舍改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