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6月14日电(记者 蔡馨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14日在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上表示,将全面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着力构建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沙区生态安全屏障,推动沙区增绿与增收协调发展,治沙与治穷良性互动。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重生态问题。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把防治荒漠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防沙治沙步伐。”张建龙说,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连续10多年持续净减少,荒漠化扩展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部分沙区生态明显改善,成为全球防治荒漠化典范。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莫妮卡·巴布在给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在中国的支持下,一大批绿色基础设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地生根,这凝聚了中国可持续土地管理的丰富经验。通过南南合作,中国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方面发挥了示范和表率作用,为2030年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的实现做出了卓越贡献。
土地荒漠化既是生态问题,也是社会和民生问题。记者在纪念大会上了解到,全国仍有4亿多人口受到风沙危害,改善沙区生态,消除沙区贫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张建龙表示,中国将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利用的方针,从保护沙区植被、坚持科学治沙、发展特色沙产业、持续改革创新、加强宣传引导、深化国际合作六个方面强化措施,全面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让沙地变绿、农民变富、乡村变美,实现防沙治沙与精准脱贫互利共赢。
在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来临前夕,以“防治土地荒漠化 助力脱贫攻坚战”为主题的纪念大会在陕西省榆林市召开,旨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共同推动治沙增绿和增收脱贫协调发展。
据介绍,地处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榆林市,经过近60年的生态建设,林木保存面积、林木覆盖率分别由60万亩和0.9%增长到2157万亩和33%,400多万亩经济林带动全市农业人口年均增收1900元。